查看: 1057|回复: 0

[电子商务] 亚马逊全球开店瞄准在华市场 中国区无偿打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4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马逊中国的CEO王汉华

  在中国市场潜行7年的亚马逊到底厚积了什么,将薄发什么?

  亚马逊中国的CEO王汉华,是一个儒雅而低调的谦谦君子。他总是微笑着,在谈论价格战时,他会怔住几秒,然后说,“亚马逊绝不会主动发动价格战,但是如果有人发动价格战,我们会毫不迟疑地跟进。”

  在苏宁易购、国美商城和京东商城挑起价格战之后,亚马逊中国也于近期发动了降幅超过30%的周年庆促销活动。他清楚地知道,“在中国仅仅做好一家公司是不行的,还得会嚷嚷。”但王汉华连微博都没有,更别提“微博打赌”了。

  他很想表达亚马逊中国的实力,但也只能点到为止,因为亚马逊中国只是其在美上市公司的一部分业务,不具备披露任何财务数据的资质。在亚马逊的财务报表上,你都无法找到关于“中国收入”这一项。

  不过,当有人说“亚马逊中国去年销售额增幅是其全球的2倍”时(全球销售额增幅为41%),王汉华会立刻反驳,“我每年都是翻番增长。”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1年亚马逊中国的交易额为60亿元,目前位列中国B2C市场第三的位置;2010年的交易额为30亿元,该年度同样以图书起家的当当网交易额为22.6亿元,2011年当当网的交易额也不过增长至35.5亿元。

  想起当年亚马逊中国的前身卓越网(2000年)和当当网(1999年)成立之后争当“中国亚马逊”的情形,不禁让人唏嘘一场。如今,被亚马逊收购了7年之后的卓越网已经将当当网拉开了一个身位,并于去年更名为亚马逊中 国。

  或许是在告诉人们,“亚马逊中国才是中国的亚马逊。”以至于在京东商城内部已经达成共识:亚马逊中国才是最令人感到害怕的竞争对手。2011年,京东商城实现了309亿元的交易额和203%的增幅。与此相比,亚马逊中国的体量和增速都显得小巫见大巫了。那么,他们究竟害怕亚马逊中国的什么?

  虽然亚马逊中国如王汉华一样低调,但那些沉淀多年的系统技术,以及那些从一开始便形成的顾客理念传承,都在默默表述亚马逊中国是如何复制亚马逊的。今年3月份,正式开始测试的“全球开店”平台,则更加坚定地告诉人们,亚马逊中国绝不只是一个中国公司。

  全球一盘棋

  据说贝索斯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在旁边放一把空椅子,这把空椅子代表永远不能来开会但又是最重要一个参会者—顾客。2011年初的一次会议上,他指着空椅子向与会的高管咆哮:“我们的顾客需要更多、更便宜的商品,哪里有”?当高管们告诉他“中国有”之后,他继续追问:“为什么中国的商品突然没有了”?“为什么我们系统内中国的商品这么少”?他甚至揶揄道:“难道大卫·科波菲尔(美国著名魔术师,曾以把自由女神像变消失而闻名于世)去过中国?”

  所有与会高管们很快一起找到了答案:因为中国商品一直把控在传统的销售渠道内,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传统渠道受到极大的冲击,渠道商的破产导致给中国订单的减少,而中国商品除了依靠国际传统销售渠道,几乎没有任何自我营销能力……

  贝索斯终于不再咆哮,他平静地做了一个决策:要让这些中国商品越过渠道商,直接到亚马逊平台开店、卖货。但这绝不只是去年7月份在中国范围内推出的“我要开店”第三方平台,贝索斯想要做的是,将中国商家拉到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亚马逊上开店,再将它们的商品卖到世界各地。这就是“全球开店”平台。经过1年的酝酿,于今年3月份在广州正式开始测试。

  贝索斯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因为顾客需要更多便宜的商品。

  只不过,贝索斯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也改变了商品的供应商。就像他在2011年“致股东的信”中所言:“最根本、最具变革性的发明通常能够推动其他人释放自己的创造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如今,这种“发明的力量”正在惠及中国。“全球开店”就是其中之一的发明,刘旭君则是一个被释放创造力的供应商。他是东莞市伊吉康健身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大多数珠三角的老板一样以外贸起家,不同的是刘旭君对电子商务一直很感兴趣,早在2004年就进入淘宝的B2B平台。但随着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他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了内销。他先后在淘宝商城连续开了4家店,去年因为淘宝提价,撤了两个。与此同时,他还在京东商城、QQ商城和亚马逊中国分别扩建了网店。至2011年,其2800万元销售额的90%通过电商平台来完成。

  亚马逊“全球开店”的上线,让他再次萌发了回归做外贸的想法。拿着一大堆亚马逊中国发来的资料,详细地核算成本之后,刘旭君发现,全球开店的基本收费和做国内店差不多。“前期没有入场费、年费和平台使用费;扣点则按照我们商品所处类别的标准,大概是销售额的10%;而仓储费用比国内还便宜,折算下来,每平方米还少了10元,不过需要每个月固定缴纳39.99美元的管理费。”他告诉《环球企业家》。

  他需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情,联系一家亚马逊推荐的金融机构,开一个美国账户,以后亚马逊每14日的结算额都将打入这个账户。“因为亚马逊现在并不负责账户办理和汇兑,所以我们要自己去做这些工作。”另一件事情就是——清关,因为亚马逊没有中国进出口的资格,刘旭君需要找到有这样资格的企业,帮助其在国内和美国清关。他已经决定“国内和邮政合作,既可以帮我们清关,又可以完成从中国到美国的物流。如果用亚马逊的国内物流,就必须再找一家清关公司,比较麻烦。而美国那边的清关公司,亚马逊也帮我们推荐了,正在联系。”一旦商品到了美国,仓储和配送就进入亚马逊的物流体系,退换货也自然进入美国的客服系统。

  依据刘旭君在亚马逊“我要开店”的经验,这将不会是一段特别难的B2C之旅。乐观的他开始计划着,将商品打入美国市场后,还准备通过亚马逊进军欧洲市场。刘旭君的外贸梦,正在起航。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就在亚马逊美国满足顾客需要、刘旭君重拾旧梦的时候,亚马逊中国却没有从“全球开店”项目中得到任何收入上的好处。亚马逊中国专门负责“我要开店”和“亚马逊物流”第三方平台业务的副总裁方淦表示,“全球开店”平台上的商家一般都会在美国进行结算,进入亚马逊美国公司的账目。

  不仅如此,在全球开店这个项目上,亚马逊全球还会对亚马逊中国有一个考核:“我们到底帮了多少个卖家到国外去,他们成不成功。他们销售量好不好?”这样看来,亚马逊中国在给美国的亚马逊无偿打工?

  面对这样的问题,无论是方淦还是王汉华都会强调一句话:亚马逊是一个整体。这就是我们看亚马逊中国的一个大前提,不能将其看成一个中国公司,而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对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来讲,在其内部整合全球资源,便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情。

  “全球开店”项目意味着,它可以将中国资源整合进入美国,自然也可以将美国资源整合进入中国。刘旭君在美国开店,可以低成本地利用亚马逊在美国的物流体系和客服体系,这就是对美国资源的整合。就算是eBay也无法提供这样的资源,更别说还没有走出国门的中国其他B2C平台了。

  钱和技术

  “我们不会缺钱。”作为一个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说,王汉华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似乎有点多余。但是当中国电子商务正以负毛利率的姿态疯狂烧钱的时候,这句话就显得有些分量了。有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亚马逊中国,“他们就是等着那些B2C企业都亏不起。”

  2011财年亚马逊净销售额增长41%至480.8亿美元,全年运营利润为8.62亿美元,较2010年的14.1亿美元,同比下跌39%,但是运营现金流同比增长12%至39.0亿美元。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人们可能会质疑京东商城、当当网、凡客诚品(微博)们是否有稳健资金流,但绝不会担心亚马逊中国缺钱。关于钱,刘旭君讲了一个小例子:“我们在京东和亚马逊都有开店,但京东在淡季结算时会拖延,这给卖家的资金流造成很大压力,而亚马逊半月结算一次很准时。”

  王汉华也不断表示,亚马逊对中国的定位仍是高投入阶段。钱不是问题,而亚马逊给予亚马逊中国的又绝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那些对其他B2C商家而言不可复制的技术和物流等“硬能力”。

  在亚马逊中国内部有一个运营宗旨—能用机器做的事情,绝不用人工做。就像亚马逊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技术公司而不是零售公司一样,亚马逊中国也如出一辙。从其他零售行业转过来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很纳闷:“亚马逊高薪挖我们来做什么?”亚马逊的系统几乎给他们解决了一切进销存的管理工作。系统可以预测某个产品的某一型号在某一个地区一天能有多少订单,然后根据预测结果可以提前完成备货。所以他们几乎不用加班,这也让国内其他B2C企业的员工们羡慕不已。

  这是一个越来越聪明的系统,王汉华很得意:“机器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2004年收购卓越网,用了两年时间将其系统平移到亚马逊的系统。刚开始系统优势不明显,但此后随着处理的订单量的海量增多,系统变得越来越聪明。”

  在亚马逊中国的每个下单页面上,都有一行不起眼的说明:“配送至**地区的日期,今天(*月*日),请在*小时*分钟内下单并选择‘快递送货上门’。”其中,“**地区”是可以选择的,意思是,你要是想今天送到指定地点,那么必须在其给出的一定时间段内下单。这就是“定时送货”功能,而亚马逊中国是中国唯一一家可以提供该功能的B2C网站。

  该功能去年便正式推出,令王汉华感到骄傲的是,这是由中国研发团队最先研发出来的,然后推广到全球亚马逊。“定时送货”功能需要强大的系统挖掘能力,可以极快地计算出库存、匹配出最优的仓储配送路线,再分析过往历史上送这些货花了多少时间,再计算出这次大概花多少时间。看似简单的功能需要深厚的技术研发实力。前不久,亚马逊中国又推出了“360度全景产品展示技术”,顾客可以通过页面360度地观看产品。这个技术2年前就在美国亚马逊推出了,今天才在中国推出也是因为技术原因。不过,中国亚马逊的技术实力正在缩小与亚马逊总部的距离,这也正是7年时间沉淀的结果。

  “它的基因一定要是技术公司,我们公司最牛的是工程师。”王汉华不愿透露中国到底有多少工程师,但他表示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而且亚马逊已经将供应链管理方面的研发部门几乎全部设在中国,拿王汉华的话讲就是,“中国的供应链管理是最复杂的,物流环境最恶劣,只要把中国供应链管理理顺了,全球就不成问题 了。”

  “定时送货”功能同时也暗含着,中国亚马逊在供应链整合和物流配送上的强大能力。目前亚马逊中国已有11个运营中心(即仓库),总运营面积近50万平米。公开数据显示,以打造物流见长的京东商城也不过只有40多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目前,亚马逊中国可以完成53个城市的次日送达。据方淦介绍,亚马逊在物流投入上会预计出5年的冗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要开店”平台运营近1年仍然可以对品牌商开出那么优惠的条件。

  无入场费、无年费、无平台使用费,“包括物流费用才扣点4%,后期也没有营销费用,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划算。”一家做手机配件的公司副总经理施峰表示,没办法去天猫(微博)做,不仅年费高,后期的营销费用也高,前三页推广都要上百万元,中小商家承受不起。

  3月份,部分商家因QQ商城年费提价而选择撤离后,腾讯公布了一份业内的收费标准:QQ商城年费6000元;天猫10000至60000元;当当网按照SKU每月收300元至1000元。佣金方面,QQ商城和天猫均收取销售额的0.5%至5%,当当网1%至4%,京东商城则为5%至30%。相比之下,亚马逊“零投入”和4%至5%的扣点,优势尽显。

  就像亚马逊全球不仅卖产品还卖技术和物流一样,亚马逊中国也正走向这一条道路。方淦几乎没有销售经历,前一份工作任职是微软中国新兴市场业务总经理,在西雅图曾与亚马逊对街而立,他对后者的印象就是“一家和微软一样的技术公司”。“微软实际上就是做平台的,我现在亚马逊中国负责第三方平台,同样也是做平台。所以没有差别。”这是方淦对自己工作的定义。

  亚马逊中国实际上一直在复制亚马逊全球的技术基因,只不过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小试身手。亚马逊2004年上马的AWS云服务已经发展到了30种不同的服务,数千家大型和小型企业及个人开发者成为它的用户。作为AWS最早的服务之一,S3存储服务目前拥有9000亿个数据载体,每天新增超过10亿个。S3每秒钟可以处理超过50万次交易,最多的时候每秒钟要处理近100万次交易。正如贝索斯所言:“所有AWS服务都是‘按需付费’,这将资本支出从根本上改变为一种变量成本。”

  假设AWS可以复制到中国,它可以促使更多的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亚马逊中国自身也因此获得更精准的数据挖掘系统。从这个角度来看,亚马逊中国具有不可预知的技术潜力。

  2011年底,亚马逊将“卓越亚马逊”改为“亚马逊中国”,这里包含了很多种意思。第一,亚马逊这个品牌在中国已经进入成熟期;第二,中国市场成为贝索斯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点,资源的倾斜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引入AWS只是时机选择的问题。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有节奏的公司。它有自己的运作逻辑,不慌不忙,不看竞争对手,只看前方。王汉华在总结亚马逊中国到底复制了亚马逊什么的时候,讲了三点:一是顾客,二是长远利益,三是创新。后两个落实到有形表现的便是技术和物流的创新和布局,“从顾客出发”则几乎成为贯穿公司运营始末的理念,在这一点上,亚马逊中国复制得怎么样?

  完全顾客导向

  或许每一个商家都会说自己从顾客出发,但不同的是,亚马逊可以为此讲出背后的系统机制。在亚马逊总部始终会设一个客户体验官,任何产品上市之前,都必须通过这个客户体验官,如果他不同意,那么这个产品就无法上市。这就是有名的客户体验官“一票否决制”。

  这个客户体验官的形成也颇有意思,首先从各个部门抽调出优秀的人员(比如六级程序员),形成一个松散的团队,再找出对客户感觉非常好的人,送到美国培训,然后进行严格的考试,通过者给予结业。这些人员同时还必须同时负责之前部门的工作。

  两年前,亚马逊开始在中国公司实行该制度,形成机制完全一样。一个疑问是,为什么中国公司不是完成收购之后就立即实施?王汉华给出的解释是,“刚开始中国网购不成熟,我们无法找到这样一个符合资质的优秀顾客代表。”从其复杂的产生机制来看,或许有一定道 理。

  有人说,亚马逊太不了解中国市场了,所以不会做大。但亚马逊也是积累了8年才开始盈利的(1995年至2003年),这就是贝索斯一直强调的顾客飞轮效应:其起点就是客户体验,这是指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的一个良性循环。当客户体验更好的时候,流量自然会增加,更多的流量会吸引卖家来网上卖东西,这样消费者就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选品,以及获得更方便的服务,这也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随着飞轮的不断成长,运营成本会被分摊,成本结构将会更加合理,可以将省下来的钱返还给消费者,以形成低价,这也是提升客户体验的一个重要因 素。

  “我们进入亚马逊主要也是看其服务好,收费也相对低,更重要的是其客单价要高出其他平台5%左右(说明用户要高端一些)。”达芙妮电子商务事业部商品总监李晓婷是“我要开店”的品牌商,已经被亚马逊所吸引。商家被吸引的结果就是选品获得扩张,2004年亚马逊中国只有图书等6大类60000多种商品,如今已拥有28大类超过500万种,最关键的是电器数码、日用百货以及服装鞋靴等业务销售比例已超过50%,早已超越图书商的角色。就算是又卖房子、又卖车和火车票的京东商城,所有品类加起来也只有200万种商品。

  亚马逊中国完全按照亚马逊“大而全”的思路在发展品类,而更关键的是,它在做品类布局时是从顾客需求出发。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京东商城、淘宝、凡客诚品这类平台上,第三方品牌商往往被单独划出一个频道,比如京东商城的“品牌直销”,凡客甚至单独开了一个V+平台专门予以区分,但是在亚马逊中国页面上,他们都是和亚马逊自己的产品混在一起,然后一起按品种分类,一起分享亚马逊的物流。即便是加入“全球开店”的中国品牌商,在美国页面上同样是与当地产品混在一起的。

  “这样做可以统一顾客体验,而且顾客最先需要的是产品,其次再是品牌诉求。”无论是王汉华还是方淦都有着一致的理解,较高的客单价也反映出顾客愿意为统一的体验买单。王汉华说,他绝不做无法控制顾客体验的品类扩张,比如卖房子、卖车,“这些还是需要去线下看,然后线下交易,而我们要做的是能够在线上完成所有体验的商品。”

  其实,这些处理细节已经可以看出,亚马逊背后有着严格的顾客导向机制。“这是系统工程,不是靠一招鲜就能做好顾客体验的。”王汉华一直在做这样的表白:“跟其他公司比,也许我们的定位不一样。我不需要炒销量或者是因为上市要融资,我是扎扎实实地想做这个事 情。”

  如果说亚马逊中国在品类上还有什么没有复制到的基因,那就是Kindle、Kindle Fire和电子书。这类产品最大的魅力不在于一款跟风的移动终端产品,更重要的是对整条供应链的改变。比如由两者诞生出来的KDP出版服务,可能会让出版商彻底退出供应链。就像贝索斯所言,“通常情况下,KDP图书的售价为2.99美元,作者的版税约为2美元。如果按出版业17.5%的版税计算,作者要得到2美元版税,电子图书的价格将上涨至11.43美元。我认为,2.99美元的电子图书销量将远高于11.43美元的电子图书。”

  亚马逊中国该怎么做?王汉华说,他们正在积极和中国相关部门一起推动数字版权的制定。一旦国家有实质性的动作,引入相关产品将是十分迅速的事情。

  或许此时再说亚马逊中国复制亚马逊,已经不太准确,我们应该说,“亚马逊中国就是亚马逊。”我们要追问的是,在中国这场电子商务马拉松长跑中,亚马逊凭借固有的运作方式是否也能成为NO.1?

来源:《环球企业家》网站
温馨提示:
1、本内容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3、本内容若侵犯到你的版权利益,请联系我们,会尽快给予删除处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QQ/微信
1401265233 周一至周日:09:00 - 22:00
十五年老品牌,学习网上创业赚钱,首先猎创社区,值得信赖!
猎创社区 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均转载于互联网,并不代表猎创社区立场!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小黑屋|广告服务|加入vip|APP下载|手机版| 猎创社区

GMT+8, 2025-1-12 20:42 , Processed in 0.346174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